資陽網訊 據資陽生態環境局消息,日前,樂至縣圍繞“調、治、管”三字要求,堅決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,確保樂至國省控斷面優良率不斷提升。
結合非糧化整改需求,樂至縣將投入1000萬元,采取最堅決,最果斷的以獎代補措施,積極引導流域沿線100米范圍的藕塘在2022年9月底前全部退出,退出之后的地塊全部由農村集體經濟承包種植有機、綠色、無公害農作物。全縣其他區域的蓮藕種植戶因地制宜引導種植水稻、玉米等糧食作物,利用兩到三年的時間逐步調整種植結構,實現全面退出。截至目前,已退出藕塘800余畝,剩余的藕塘將按計劃如期予以退出。
針對農業面源污染入河影響,樂至縣全力推廣縱溝改橫溝,開展生態溝渠建設,實現沿河規模設施農業種植尾水應收盡收。加強沿線水產養殖尾水治理,積極推廣微循環隴形濕地、三池兩壩、魚菜(稻)共生等治理模式,確保全域水產養殖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。截至目前,建設養殖尾水處置設施30余處,有效收集水產養殖尾水2000余畝,剩余的養殖戶將于2022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治理。
同時,樂至縣全域采取疏通水系,筑高田埂,預留空間,科學回用等方式,確保藕塘、稻田等農業面源尾水不直排、不下河、再回用。截至目前,全域疏通水系約50千米,加高田埂10千米,整治預留屯水田5000余畝,基本實現非大暴雨尾水不下河。
文明上網,理性發言
轉載要求:轉載之圖片、文件,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,亦不能抹去我站點水印。
下載‘今日資陽’APP 了解更多新鮮資訊